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陈松友, 张月晨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Theoretic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Logic of the CPC’s Steer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via Self-reform
CHEN Song-you, ZHANG Yue-chen
School of Marx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自我革命”称作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并强调:“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认真研究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
中国共产党 ,
自我革命 ,
社会革命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referred to “self-reform” as “the second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escaping the historical cycle of rise and fall of the Party, and stressed that “We must persevere with full and rigorous self-governance,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great new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and use our own transformation to steer social transformation.?” “Using our own transformation to steer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made by the Par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proposition is a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revolutionary thought, a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a century of endeavo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realiz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A careful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logic is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eer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via self-refor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 words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lf-reform
social transformation
收稿日期: 2022-10-29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20AZD015)。
作者简介 : 陈松友,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张月晨,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5.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6 罗永宽,刘拥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29-35.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余一凡.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基本规定及其内在关系探究[J].社会主义研究,2021,(2):45-51.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5. 12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26. 13 韩庆祥.“两个伟大革命”的哲学基础[J].前线,2020,(10):4-7. 1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15 陈独秀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8. 1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90. 1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22.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52. 19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20 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N].红色中华,1933-12-15. 2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5. 2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9. 24 本书编写组.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38. 27 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 28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29 林小波.坚定“四个自信”六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8. 30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3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8. 32 陈松友.“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J].河南社会科学,2022,(2):10-20. 3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2. 34 王建新:十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1万件,党纪政务处分68.3万人[EB/OL].中国网(2022-10-24)[2022-10-25].http://photo.china.com.cn/2022-10/24/content_78482812.htm. 3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回应管党治党热点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腐败斗争史无前例[EB/OL].(2022-10-19)[2022-10-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044326903567167&wfr=spider&for=pc. 36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0. 3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0. 38 金冲及.毛泽东传(198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93.
[1]
唐立平, 王立胜.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唯物史观意蕴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1): 17-24.
[2]
丁俊萍, 魏强.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要求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4): 10-17.
[3]
高正礼, 吴琼. 论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时代境遇和遵循路径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
[4]
王英杰, 吴林龙.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增强本领的重要论述研究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24.
[5]
周良书, 杨弟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若干次“六中全会”研究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2): 37-42.
[6]
郑士鹏, 蔺云帆.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百年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逻辑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2): 51-58.